2024年我國汽車行業運行情況分析與2025 年趨勢預測
在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浪潮中,我國汽車行業憑借強大的市場韌性和創新活力,展現出獨特的發展軌跡。2024 年,我國汽車行業在多個維度上呈現出復雜而又充滿機遇的發展態勢,這不僅反映了當下的市場格局,也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2024 年汽車行業運行情況全景掃描
整體市場:穩健增長,年末發力
2024 年,我國汽車產業交出了一份穩健增長的答卷。全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3128.2 萬輛和 3143.6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3.7% 和 4.5%。這一增長速度雖然算不上迅猛,但在全球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供應鏈面臨挑戰的背景下,實屬難得。穩定的增長態勢表明我國汽車市場需求基礎依然牢固,并且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復蘇,消費者對汽車的購買力和購買意愿都在穩步提升。
聚焦到 12 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336.6 萬輛和 348.9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9.3% 和 10.5%。年末的這波強勁增長,一方面是因為各大車企為了完成年度銷售目標,加大了市場推廣和促銷力度;另一方面,年末通常是消費者購車的高峰期,許多家庭會選擇在這個時間段購置新車,以滿足新年出行的需求。這種季節性的消費高峰,也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全年的汽車產銷數據。
細分市場:乘用車與商用車的分化發展
乘用車市場:增長強勁,結構調整
乘用車作為汽車市場的主力軍,2024 年的表現可圈可點。全年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 2747.7 萬輛和 2756.3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5.2% 和 5.8%。12 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 300.6 萬輛和 312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10.8% 和 11.7%。
然而,在乘用車市場內部,傳統燃料乘用車和新能源乘用車的發展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勢。傳統燃料乘用車國內銷量明顯下滑,2024 年銷量為 1155.8 萬輛,比上年減少 248.5 萬輛,同比下降 17.4%。其中,A 級車作為傳統燃料乘用車的主力,在 10 - 15 萬價格區間的累計銷量為 504 萬輛,同比下降 14.1%。這一下滑趨勢,主要是受到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擠壓,以及消費者環保意識增強和對新技術追求的影響。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續航里程的提升以及充電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新能源乘用車的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消費者在購車時,越來越傾向于選擇新能源車型,這也推動了整個乘用車市場向新能源化方向加速轉型。
商用車市場:整體低迷,細分有亮點
商用車市場在 2024 年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全年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 380.5 萬輛和 387.3 萬輛,同比分別下降 5.8% 和 3.9%。12 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 36.1 萬輛和 36.9 萬輛,產量同比下降 1.5%,銷量同比增長 1.2%。整體市場未達到 400 萬的預期銷量,反映出商用車市場需求的疲軟。
從細分車型來看,貨車產銷分別完成 329.7 萬輛和 336.2 萬輛,同比分別下降 6.8% 和 5%。貨車市場的下滑,與國內物流行業的增速放緩以及經濟結構調整對貨運需求的影響有關。客車產銷分別完成 50.8 萬輛和 51.1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2% 和 3.9%。客車市場的增長,得益于公共交通領域對新能源客車的持續投入,以及旅游市場的逐步復蘇,帶動了旅游客車的需求。皮卡產銷分別完成 52.5 萬輛和 54.8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0.7% 和 5.3%。皮卡市場的穩健增長,主要是因為其多功能性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尤其是在農村和三四線城市市場,皮卡既可以滿足載貨需求,又具備一定的家用舒適性。
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增長,結構優化
2024 年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飛速發展的一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1288.8 萬輛和 1286.6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34.4% 和 35.5%。12 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153 萬輛和 159.6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30.5% 和 34%,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 45.8%。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內部,車型結構也在不斷優化。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新能源汽車比例為 60%,較 2023 年下降 10.4 個百分點;插混汽車銷量占新能源汽車比例為 40%,較 2023 年提高 10.4 個百分點。插電混動車型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其兼顧了純電動車的低能耗和燃油車的長續航優勢,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下的出行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充電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地區,插混車型的市場需求更為旺盛。
汽車出口:量增質升,全球布局加速
2024 年,我國汽車出口成績斐然,成為全球汽車市場的一股重要力量。全年汽車整車出口 585.9 萬輛,同比增長 19.3%。這一增長速度不僅高于國內市場的增長速度,也表明我國汽車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提升。
12 月汽車整車出口 50.4 萬輛,同比增長 1.1%。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 13.4 萬輛,同比增長 19.8%。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快速增長,得益于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以及全球對新能源汽車需求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在海外市場嶄露頭角,通過建立本地化的銷售和服務網絡,逐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
我國汽車出口市場的結構也在不斷優化。除了傳統的東南亞、非洲等市場,歐洲、北美等高端市場對我國汽車的接受度也在逐漸提高。中國汽車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正在逐步打破國際市場對中國汽車的固有認知,實現從 “中國制造” 到 “中國創造” 的轉變。
2025 年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展望
技術創新:智能化與電動化雙輪驅動
智能化:自動駕駛與 AI 融合發展
2025 年,智能化將成為汽車行業競爭的核心領域之一。乘用車 L2 級及以上輔助駕駛滲透率預計將達到 65%,NOA(領航輔助駕駛)功能滲透率預計達到 20%。高速 NOA 功能有望進一步下探至 10 萬元級市場,搭載 NOA 功能的車型銷量將達 500 萬 - 600 萬輛,市場滲透率提升至 30%。這意味著更多的消費者將能夠享受到自動駕駛技術帶來的便利和安全。
AI 技術將在汽車研發、生產和使用的各個環節得到更深入的應用。在研發端,AI 將幫助車企優化設計流程、提高研發效率,實現更精準的市場需求預測。在生產環節,AI 驅動的智能制造將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在使用過程中,AI 將使汽車具備更強大的人機交互能力,實現個性化的智能服務,如智能語音助手、智能導航等。
電動化:電池技術突破與能耗降低
電動化方面,新能源 A 級乘用車百公里行駛電耗有望降至 10kWh 以下。通過芯片集成、多合一電驅動系統、智能能量管理策略等關鍵技術的突破,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將進一步提升,充電速度也將加快。這將有效解決消費者的 “里程焦慮” 問題,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以固態電池為代表的新一代電池產品將加速量產。半固態電池技術將先行一步,2025 年出貨量有望突破 10GWh。固態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電速度和更高的安全性,一旦實現大規模量產,將徹底改變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格局。
市場競爭:自主品牌崛起,合資品牌分化
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持續擴大
2024 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達 65.2%,2025 年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有望突破 70%。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安等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化領域的積極布局,使其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這些品牌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推出一系列具有競爭力的車型,正在逐步搶占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未來,自主品牌將形成 “一大多強” 的格局,成為推動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的主要力量。
合資品牌:積極變革與被動邊緣化
部分合資品牌由于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方面滯后,將在中國市場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甚至可能被徹底邊緣化,僅能維持在特定細分市場的生存。而那些積極融入中國本土產業生態,加大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投入的合資品牌,有望穩住陣腳,保持相對可觀的市場份額。合資品牌需要通過與本土企業的深度合作,利用雙方的優勢資源,實現技術和市場的協同發展。
市場需求:政策引導與消費升級
政策持續發力:激發市場潛力
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下鄉等政策仍將在 2025 年延續,并在車型范圍上適當延伸擴大。這些政策將進一步激發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的消費潛力,推動汽車消費的升級。金融政策對新車購買的支持力度也會加大,通過降低貸款利率、延長貸款期限等方式,降低消費者的購車門檻,促進汽車消費市場的繁榮。
消費升級:需求多樣化與品質化
隨著消費者對智能化、電動化產品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將繼續保持旺盛。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不再僅僅滿足于基本的出行功能,而是更加注重智能化配置、個性化設計和品質體驗。中高端車型、智能化配置豐富的車型將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汽車消費將從單純的出行工具需求向智能化、個性化、品質化需求轉變。
出口貿易:規模擴大,市場優化
出口規模持續增長:全球布局加速
2025 年,中國汽車出口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隨著中國汽車在技術、品質和品牌方面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對中國汽車敞開大門。中國汽車企業將加速推進海外本地化生產,通過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和銷售服務網絡,實現從產品出口到產業輸出的轉變。在短期內,將并行組裝與全工藝生產兩種模式,逐步突破貿易壁壘,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出口市場格局優化:多元化布局
歐洲和俄羅斯分別將成為新能源和燃油車的核心出口市場。歐洲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旺盛,并且在環保標準和技術法規方面具有較高的要求,這將促使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俄羅斯市場對燃油車的需求依然較大,中國燃油車憑借性價比優勢,有望在俄羅斯市場取得更大的突破。
與此同時,東南亞和拉美兩大市場的潛力正在被逐步激活。東南亞地區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迅速,對汽車的需求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中國汽車企業在東南亞市場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和品牌知名度,未來有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拉美市場資源豐富,對汽車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中國汽車企業通過與當地企業的合作,有望在拉美市場開辟新的增長空間。
產業供應鏈:垂直整合與生態化構建
供應鏈垂直整合:提升競爭力
汽車產業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低碳化的快速轉型過程中,供應鏈的垂直整合將進一步加劇。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提高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響應速度,將加強對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例如,一些車企將加大對電池、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的投資,實現從原材料采購到整車生產的全產業鏈布局。這種垂直整合的模式,將使企業在供應鏈格局動態調整中實現重新定位,謀求更適宜的零整配套關系,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生態化供應鏈構建:協同創新發展
行業將聚力打造高柔性、強韌性的生態化供應鏈。在生態化供應鏈中,整車企業、零部件供應商、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等將形成相互交織的緊密連接和高效協同。通過共享數據、技術和資源,實現資源快速精準的統籌調配,以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和需求的多樣化。例如,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整車企業與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合作,共同開發智能駕駛系統、車聯網平臺等,實現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的協同發展。
綜上所述,2024 年我國汽車行業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2025 年將迎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在技術創新、市場競爭、消費需求、出口貿易和產業供應鏈等多個方面,我國汽車行業都將發生深刻的變革。汽車企業需要緊跟市場趨勢,加大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的力度,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優化供應鏈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完)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公開發布數據
넶瀏覽量:0
博納百思 謀遠智略